太野!茶火锅吸引年轻人打卡,又一网红火锅崛起?
一口火锅半盏茶
养生与美味在沸腾的锅底中奇妙相遇

前有“奶茶火锅”靠甜腻出圈,后有“螺蛳粉火锅”凭臭味制霸,如今竟然轮到茶叶"掀桌子"——不是边涮毛肚边喝茶,而是直接把茉莉花茶、普洱茶倒进锅里当汤底!这波操作,是不是听着就很魔幻?
抖音搜索“茶火锅”,相关话题的播放量已突破亿次。小红书平台上,“茶火锅”相关笔记数量更是超过150万篇。
苏州观前街的“苏见山·苏式山野茶火锅”,开业仅三个多月,其热门套餐“苏式18盖碗茶火锅双人餐”就已售出超5000份。

图为苏见山·苏式山野品牌茶火锅
北京的“壶·茶馆火锅”周末高峰期,排队等候时间从半小时到一个半小时不等,成为餐饮界的一匹黑马。
图为壶·茶馆品牌茶火锅
除了独立茶火锅品牌,连锁巨头也纷纷入局。“湊湊火锅”今年4月推出龙井清润茶香锅,“季季红火锅”则联合淳茶舍推出茉莉花茶底的春茶火锅,打出“把春天煮进火锅里”的诱人口号。
图为茉莉花茶汤底
从重庆老巷到苏州园林,从北京胡同到深圳商圈,这股“茶里茶气”的火锅风正在席卷全国。
那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,这个“茶火锅”爆火背后,到底藏着什么玄机?
二、不止锅底:茶与火锅的深度联姻
茶火锅的“茶”远不止是营销噱头。从锅底到食材再到环境,茶元素已全方位渗透进火锅的每个环节。
图为卿庭·成都鲜货品牌茶火锅
1.锅底创新是核心突破
以前涮火锅,无非是牛油锅、清汤锅、番茄锅那“老几样”,而茶火锅,它以优质茶叶熬制的茶汤为锅底基底,赋予火锅独特的茶香底味。
左图为老白茶汤底,右图为黄山毛峰汤底
而且茶叶的进场,直接把火锅底料卷成了"茶博会"。 重庆崽儿把茶玩得接地气—老鹰茶炒牛油锅,茶汤的清苦中和了牛油的燥烈;江南一带则把茶玩出了小清新—茉莉花茶番茄锅,涮蔬菜自带一股清甜;还有老白茶菌菇锅,白茶的醇厚融进菌菇的鲜美,"汤比肉还香"。
左图为老鹰茶汤底,右图为茉莉花茶汤底
各地也推出了限定款:黄山毛峰锅、龙井清润锅、普洱醇香锅……好不热闹。
2.食材与茶的“共生”创造新体验
茶叶不仅是锅底灵魂,也是食材的“魔法师”。
毛肚装在盖碗里,虾滑盛在茶荷中,连冰粉都用茶杯端上来。在虾滑中拌入碧螺春茶末、将毛肚用老鹰茶汤浸泡去腥、将鸭肠冰镇在抹茶茶汤中、让牛肉薄片裹上龙井粉末。茶火锅的食材创新让“吃茶”变得妙趣横生。

图为壶·茶馆火锅品牌食材
3.环境打造沉浸式茶空间
茶火锅不止步于“吃”,更是为消费者绘制了一幅流动的“茶山居图”。
走进北京的壶·茶馆火锅店内,直径两米的巨型盖碗茶装置立在大堂,碗里盛着“假山流水”,抬头就是挂满竹编灯的天花板,白墙黛瓦配着书法墙,恍惚间以为走进了江南茶馆。更绝的是细节——服务员穿改良版汉服,菜单印在宣纸上。
图为壶·茶馆火锅店内环境
三、人均130元的"网红烦恼":打卡容易,回头难
尽管人气爆棚,茶火锅的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。
1.口感创新不足
口感创新不足是消费者最普遍的质疑,社交平台上,不少食客认为加入茶汤的锅底与重庆火锅味道差异不大,茶元素菜品也难以品尝出明显的茶味。“名不副实”成为高频出现的评价。
2.价格门槛过高
价格门槛过高制约了复购率,由于重装修和网红营销成本叠加,茶火锅的人均消费普遍较高。普遍人均达130元左右,比普通火锅贵40%。不少消费者坦言:“打卡一次就够,与其花130元再来一次,不如去吃人均八九十的传统重庆火锅。”复购率成了最大难题。
针对这些问题,业内专家指出,茶火锅并非“横空出世”的全新事物。重庆火锅中用老鹰茶做底料的做法由来已久,茶火锅本质上只是将传统火锅的高汤替换为茶汤,再叠加茶文化场景进行包装,属于对传统吃法的重新演绎。
图片来源小红书
而当前的茶火锅缺乏鲜明的味觉标签,过度依赖网红营销和场景包装。传统火锅是靠味道留住客人,茶火锅靠新鲜感吸引流量,但新鲜感总有过期的一天。如果锅底味道撑不起价格,再美的环境也留不住回头客。
四、养生新主张:火锅健康化的大势所趋
撇开争议,茶火锅的流行反映了火锅行业健康化转型的重要趋势。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觉醒,传统火锅“重油重盐”的固有形象在健康饮食浪潮冲击下逐渐显露出短板。
茶叶的加入可以有效降低油腻感。传统火锅的高汤多是用骨头熬制,含有饱和脂肪酸;而茶叶中含有茶碱,不含饱和脂肪酸,可降低火锅中油脂,对肠胃刺激较小。更妙的是,吃完茶火锅后,身上的衣衫几乎不会有浓重的火锅味,解决了食客们的一大烦恼。
图为茶火锅食材
这种健康化转型不仅体现在茶火锅上。兼具涮煮与直接饮用功能的“喝汤火锅”,如广东猪肚鸡火锅、云贵菌汤火锅、深圳椰子鸡火锅等,也在近年突破地域限制,向全国市场拓展。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,那就是轻油低脂、养生属性强。
五、这波"茶里茶气"的风,还能刮多久?
最后聊聊大家最关心的问题:茶火锅能火多久? 有人觉得它火过一季就消失,也有人看好它的潜力。 其实不管结局如何,茶火锅的走红都给餐饮行业提了个醒:当口味、食材的竞争到了天花板,"体验感"和"情绪价值"或许是新的突破口。老味道要守,但新玩法也得学。
图为苏见山·苏式山野品牌茶火锅
至于要不要去打卡?我的建议是:如果想拍美美的照片,感受下新奇体验,那可以趁热度去试试;如果单纯想吃顿酣畅淋漓的火锅,那还是乖乖约上朋友去搓顿传统牛油锅吧~
图片来自网络,侵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