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“关店潮”到“万单店”,外婆家靠外卖又起来了?
当众多餐饮品牌在时代浪潮中沉浮,外婆家却像一棵扎根深厚的“常青树”。
前两年还深陷“关店潮”漩涡,然而短短时间,它便甩出一张令人惊叹的成绩单:50家外卖小店业绩狂飙230%,5家店月销突破万单!
这个跨越20余载、覆盖60多座城市的餐饮品牌,究竟施了何种“魔法”?
一、初代网红餐厅的流量密码
1.精准定位:锚定被忽视的“家常饭”蓝海
十多年前,当高档酒楼争抢商务宴请时,外婆家创始人将目光投向万家灯火的日常餐桌,这是片被严重低估的蓝海。
外婆家果断定位为 “家庭厨房的延伸” 。“外婆家”这个温暖的名字,“外婆喊你回家吃饭了”瞬间唤醒人们对“家的味道”的记忆。 它不只是一个餐厅,更是一份找回朴实温暖的承诺。
2.极致性价比:一元茶叶蛋引爆的“价格原子弹”
1元茶叶蛋、3元麻婆豆腐……这些价格如同“原子弹”,击穿了消费者的心理防线。人们惊讶:如此考究的餐厅,价格竟比街边店还亲民?秘诀在于强大的供应链:大规模采购压成本、中央厨房保品质、精细管理控损耗。外婆家把“薄利多销”玩到极致,让顾客每次消费都感到“超值”。
3.空间魔法:100元吃出1000元的“氛围感”
走进外婆家,复古木质桌椅、红砖墙、鸟笼吊灯、点缀的绿植……仿佛踏入精心打造的“外婆之家”。在人均百元餐厅里,营造出高端质感。这种“超预期体验”引爆社交裂变。“用100元吃出1000元的感觉” 成为流行标签,外婆家一举从区域品牌跃升为现象级“网红”。
从1998年杭州马塍路的一家小店起步,到如今覆盖60余座城市,织成一张覆盖200余家门店的“毛细血管网”。不仅渗透一线城市,甚至将招牌插到了加拿大多伦多。
但近年来,随着社交方式的改变、餐饮业态的更迭,初代网红餐厅的热度迅速消退。外婆家作为最早一批“排队餐厅”的代表之一,以前门店外每天人头攒动,大排长龙,在当时的年轻人心中,去外婆家是一种既实惠又能满足口福的选择。但随着外婆家推广中央厨房模式,口碑下滑严重,线下门店早已风光不复当年。
二、暗礁时刻:食品安全——生命线失守的惨痛教训
2019年,南京外婆家店被曝后厨乱象:蔬菜不洗直接下锅、过期三天的食材换个标签继续用……这段视频如病毒般传播,将外婆家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,信任瞬间崩塌。
“以前排队两小时,现在路过空荡荡” 成为真实写照。
尽管公司迅速道歉、关停涉事门店、全国排查整改,但品牌声誉已然遭受重创。“外婆的味道”蒙上了“不卫生”的阴影。 广州、佛山等地门店接连关闭,昔日辉煌褪色。这次危机以最残酷的方式警示整个行业:价格可以接地气,但食品安全这条生命线,永远不能“接地气”。
口碑的下滑,加上现在此类餐厅早已数不胜数,在店面装修、菜品设计、还有网红玩法上都各有各的亮点,外婆家的关键词已从“网红”变成了“便宜”。大概也是察觉到了这些变化,2019年初外婆家的定位从“时尚、性价比”转为做“好吃的家常菜”。除主品牌外婆家之外,子品牌的不断孵化,也在寻求新的增长点。
眼下,争夺年轻消费者是外婆家“回春”的紧急事件。
三、品牌矩阵:编织覆盖全场景的“天罗地网”
遭遇重创的外婆家并未沉沦,为了度过这段艰难的时期,外婆家深入了解消费者的多元需求,构建层次分明的品牌矩阵:
“外婆家”:坚守家庭聚餐核心,是品牌根基。
“炉鱼”:聚焦年轻客群,时尚烤鱼,切入稍高客单价。
“宴西湖”:瞄准高端商务宴请,提升品牌形象与利润。
“外婆送到家”:轻巧外卖店,深入社区。
不同品牌覆盖不同消费场景和层级,形成 “大店打品牌、小店提利润” 的双驱动模式。
四、华丽转身:外卖卫星店——绝地反击的“新引擎”
让外婆家绝地反击的,当属 “外婆送到家”卫星店。
这些店面积小、投入低、人员精简,像毛细血管深入社区最后一公里。上线淘宝闪购,自2025年7月以来,这些卫星店取得了惊人的成绩:50余家店整体业绩增长230%,快速跑出5家“月销万单店”! 这已经不单单是渠道补充了,更是构建了一条全新的增长链路。
而它成功的秘诀就在于:
供应链复用:共享中央厨房,保品质控成本。
产品独立创新:开发外卖专属套餐,优化包装与口味。
数字化运营:用平台数据精准选品定价,承诺“30分钟必达”。
借势平台红利:抓住美团、闪购等流量窗口。
在外婆家深耕业务韧性转身时,同为杭帮菜出身的“初代网红”,绿茶餐厅却一直在执着地叩击资本市场大门。五年内五次冲击港股上市,屡战屡败。直到2025年5月才艰难挂牌。但资本市场反应冰冷:开盘即破发,当日股价暴跌近7%,认购热度远低于预期。
对比两家店的发展路径我们可以发现:餐饮企业的生命力不在敲钟一刻,而在危机中‘断腕重生’的勇气。餐饮的长跑,从来不是谁先上市谁赢。
五、启示录:餐饮常青的“四维法则”
外婆家二十余年浮沉,为餐饮人书写生动启示:
变与不变的艺术: 坚守“家”的核心价值,但商业模式、渠道、产品必须随势而变。
矛与盾的平衡: 极致性价比是吸引客流的“矛”,强大供应链是保障品质与成本的“盾”。“价廉”永不等于“质次”。
多腿走路更稳: 单一品牌风险大。通过主品牌、副牌、卫星店组合,覆盖不同客群与场景,增强抗风险力。
生命线高于一切: 食品安全是根基。必须建立严格、透明的管控体系,持续投入,这是赢得长期信任的唯一基石。
外婆家的故事还在继续。它从“家庭厨房的延伸”出发,穿越风雨,如今正通过“卫星店网络”,以更轻盈的姿态,将“家的味道”送进城市每个角落。
餐饮的本质,是满足“吃一顿舒服饭”的朴素渴望。外婆家印证:谁能持续、创新、安心地满足这份渴望,谁就能在舌尖江湖里,成为真正的“常青树”。
下次路过,不妨看看你家附近的外婆家——是依旧排着长队,还是外卖小哥正络绎不绝地取走送往千家万户的温暖?
图片来自网络,侵删
前两年还深陷“关店潮”漩涡,然而短短时间,它便甩出一张令人惊叹的成绩单:50家外卖小店业绩狂飙230%,5家店月销突破万单!
图片来源网络
这个跨越20余载、覆盖60多座城市的餐饮品牌,究竟施了何种“魔法”?
一、初代网红餐厅的流量密码
1.精准定位:锚定被忽视的“家常饭”蓝海
十多年前,当高档酒楼争抢商务宴请时,外婆家创始人将目光投向万家灯火的日常餐桌,这是片被严重低估的蓝海。
外婆家果断定位为 “家庭厨房的延伸” 。“外婆家”这个温暖的名字,“外婆喊你回家吃饭了”瞬间唤醒人们对“家的味道”的记忆。 它不只是一个餐厅,更是一份找回朴实温暖的承诺。

图片来源小红书
2.极致性价比:一元茶叶蛋引爆的“价格原子弹”
1元茶叶蛋、3元麻婆豆腐……这些价格如同“原子弹”,击穿了消费者的心理防线。人们惊讶:如此考究的餐厅,价格竟比街边店还亲民?秘诀在于强大的供应链:大规模采购压成本、中央厨房保品质、精细管理控损耗。外婆家把“薄利多销”玩到极致,让顾客每次消费都感到“超值”。
图片来源美团团购
3.空间魔法:100元吃出1000元的“氛围感”
走进外婆家,复古木质桌椅、红砖墙、鸟笼吊灯、点缀的绿植……仿佛踏入精心打造的“外婆之家”。在人均百元餐厅里,营造出高端质感。这种“超预期体验”引爆社交裂变。“用100元吃出1000元的感觉” 成为流行标签,外婆家一举从区域品牌跃升为现象级“网红”。

图片来源小红书
从1998年杭州马塍路的一家小店起步,到如今覆盖60余座城市,织成一张覆盖200余家门店的“毛细血管网”。不仅渗透一线城市,甚至将招牌插到了加拿大多伦多。
图片来源网络
但近年来,随着社交方式的改变、餐饮业态的更迭,初代网红餐厅的热度迅速消退。外婆家作为最早一批“排队餐厅”的代表之一,以前门店外每天人头攒动,大排长龙,在当时的年轻人心中,去外婆家是一种既实惠又能满足口福的选择。但随着外婆家推广中央厨房模式,口碑下滑严重,线下门店早已风光不复当年。
二、暗礁时刻:食品安全——生命线失守的惨痛教训
2019年,南京外婆家店被曝后厨乱象:蔬菜不洗直接下锅、过期三天的食材换个标签继续用……这段视频如病毒般传播,将外婆家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,信任瞬间崩塌。
图片来源网络
“以前排队两小时,现在路过空荡荡” 成为真实写照。
尽管公司迅速道歉、关停涉事门店、全国排查整改,但品牌声誉已然遭受重创。“外婆的味道”蒙上了“不卫生”的阴影。 广州、佛山等地门店接连关闭,昔日辉煌褪色。这次危机以最残酷的方式警示整个行业:价格可以接地气,但食品安全这条生命线,永远不能“接地气”。
图片来源外婆家微博
口碑的下滑,加上现在此类餐厅早已数不胜数,在店面装修、菜品设计、还有网红玩法上都各有各的亮点,外婆家的关键词已从“网红”变成了“便宜”。大概也是察觉到了这些变化,2019年初外婆家的定位从“时尚、性价比”转为做“好吃的家常菜”。除主品牌外婆家之外,子品牌的不断孵化,也在寻求新的增长点。
眼下,争夺年轻消费者是外婆家“回春”的紧急事件。
三、品牌矩阵:编织覆盖全场景的“天罗地网”
遭遇重创的外婆家并未沉沦,为了度过这段艰难的时期,外婆家深入了解消费者的多元需求,构建层次分明的品牌矩阵:
“外婆家”:坚守家庭聚餐核心,是品牌根基。
“炉鱼”:聚焦年轻客群,时尚烤鱼,切入稍高客单价。
“宴西湖”:瞄准高端商务宴请,提升品牌形象与利润。
“外婆送到家”:轻巧外卖店,深入社区。
不同品牌覆盖不同消费场景和层级,形成 “大店打品牌、小店提利润” 的双驱动模式。
四、华丽转身:外卖卫星店——绝地反击的“新引擎”
让外婆家绝地反击的,当属 “外婆送到家”卫星店。

图片来源网络
这些店面积小、投入低、人员精简,像毛细血管深入社区最后一公里。上线淘宝闪购,自2025年7月以来,这些卫星店取得了惊人的成绩:50余家店整体业绩增长230%,快速跑出5家“月销万单店”! 这已经不单单是渠道补充了,更是构建了一条全新的增长链路。
图片来源网络
而它成功的秘诀就在于:
供应链复用:共享中央厨房,保品质控成本。
产品独立创新:开发外卖专属套餐,优化包装与口味。
数字化运营:用平台数据精准选品定价,承诺“30分钟必达”。
借势平台红利:抓住美团、闪购等流量窗口。
在外婆家深耕业务韧性转身时,同为杭帮菜出身的“初代网红”,绿茶餐厅却一直在执着地叩击资本市场大门。五年内五次冲击港股上市,屡战屡败。直到2025年5月才艰难挂牌。但资本市场反应冰冷:开盘即破发,当日股价暴跌近7%,认购热度远低于预期。
对比两家店的发展路径我们可以发现:餐饮企业的生命力不在敲钟一刻,而在危机中‘断腕重生’的勇气。餐饮的长跑,从来不是谁先上市谁赢。
图片来源小红书
五、启示录:餐饮常青的“四维法则”
外婆家二十余年浮沉,为餐饮人书写生动启示:
变与不变的艺术: 坚守“家”的核心价值,但商业模式、渠道、产品必须随势而变。
矛与盾的平衡: 极致性价比是吸引客流的“矛”,强大供应链是保障品质与成本的“盾”。“价廉”永不等于“质次”。
多腿走路更稳: 单一品牌风险大。通过主品牌、副牌、卫星店组合,覆盖不同客群与场景,增强抗风险力。
生命线高于一切: 食品安全是根基。必须建立严格、透明的管控体系,持续投入,这是赢得长期信任的唯一基石。
外婆家的故事还在继续。它从“家庭厨房的延伸”出发,穿越风雨,如今正通过“卫星店网络”,以更轻盈的姿态,将“家的味道”送进城市每个角落。
图片来源小红书
餐饮的本质,是满足“吃一顿舒服饭”的朴素渴望。外婆家印证:谁能持续、创新、安心地满足这份渴望,谁就能在舌尖江湖里,成为真正的“常青树”。
下次路过,不妨看看你家附近的外婆家——是依旧排着长队,还是外卖小哥正络绎不绝地取走送往千家万户的温暖?
图片来自网络,侵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