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点丨外卖大战上演“三国杀”,乱局下的生态重构与创业蓝海

U88编辑部 · 2025-07-09 19:00:00 来源:U88编辑部 32

当京东外卖在7月8日抛出“双百计划”,即时零售的“三国杀”格局正式成型。这场由京东、美团、淘宝闪购主导的补贴大战,表面是流量争夺,实则是即时零售全品类扩张的号角。在这场战役背后,暗藏哪些困境与机遇?行业终局又将走向何方?




01外卖大战

战火点燃

此次外卖大额补贴大战,从 4 月京东外卖率先启动 “百亿补贴” 就已初现端倪,美团、饿了么为抢夺市场,相继加入外卖补贴大战。

战况升级

7 月 2 日,淘宝闪购重磅宣布,将在未来 12 个月投入 500 亿元直补消费者及商家。此消息一出,瞬间点燃了外卖市场的战火。7 月 5 日,淘宝闪购优惠券补贴力度进一步加码,许多用户的账户收到了各式各样的大额优惠券。

7 月 5 日,面对淘宝闪购的来势汹汹,美团自然也不甘示弱。美团陆续推出 “0 元外卖” 活动,向用户发放了大量优惠券,包括 “0 元外卖”“0 元自取” 优惠券,以及 “满 25 减 15” 的次日早餐预约券等,与淘宝闪购正面交锋。一度导致美团服务器短暂宕机,商家订单卡餐延迟超1小时,骑手配送费翻倍单日收入破千元,消费者疯狂囤货致奶茶店库存告罄。

7月8日,京东外卖宣布:正式启动“双百计划”,投入超百亿元真金白银,扶持更多品类标杆品牌销量破百万。

外卖大战对创业者而言,不只是看热闹,也能看到市场新风向和机遇。揭开商战的表层面纱,告诉我们的是即时零售的博弈,和一片创业蓝海。




02即时零售的“中场博弈”与商家生存困境

外卖平台的补贴战本质是即时零售全品类扩张的“前哨战”。即时零售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突破2万亿元,其核心在于通过“30分钟送达”培养用户即时消费心智,进而撬动生鲜、日百、医药等高毛利品类。外卖作为高频入口,争夺的不仅是餐饮流量,更是用户对“即时满足”的依赖——单日消耗2000万杯奶茶的“薅羊毛”现象,正是消费边界模糊化的缩影。

商家视角下,竞争呈现两极分化:

头部连锁品牌(如瑞幸、蜜雪冰城)依托平台流量快速起量,但需承担高抽佣(部分平台达20%)和低价竞争压力,利润空间被压缩;

中小个体商户因缺乏数字化能力,难以应对即时零售的“短链履约”需求(如库存管理、分钟级出餐),改造成本超10万元,面临淘汰风险。

政策监管进一步加剧博弈——五部门严令禁止“低价倾销”,迫使平台转向短期补贴冲刺,以规避长期合规风险。这场战争最终指向:即时零售的终局是效率、体验与合规的三角平衡。

03驱动的加盟模式:轻资产革命与垂直生态重构

1. 轻资产加盟:平台赋能降低创业门槛

近年来,“轻资产加盟”模式凭借平台端的资源整合能力,成为中小创业者进入零售赛道的重要选择。其核心逻辑在于平台与传统零售角色的重新分工——以美团闪电仓、京东七鲜等为代表的平台,通过“0加盟费+供应链代运营”的模式,将传统零售中重资产的环节(如门店装修、库存管理、流量获取等)收归平台端,商家仅需提供80-120㎡的仓库场地及货架、冷藏柜等基础设备,即可参与运营。平台则全面负责选品、定价、配送及线上流量分发,大幅降低了创业者的初始资金压力与运营复杂度。




不过,这种“轻”模式并非零风险。商家虽无需承担重资产投入,但需直面两大挑战:其一,库存滞销风险完全由自身承担,平台不设置兜底机制;其二,区域流量分配的不均衡可能导致单店收益分化——流量向优势区域集中的同时,非核心区域的商家可能面临客群不足的困境。

垂直品类联盟:

在轻资产加盟模式降低基础门槛后,垂直品类的深耕需求推动了“区域化联盟”模式的兴起。这类模式通过平台与区域商家的深度绑定,强化供应链效率与流量协同,形成“反哺式”生态。

例如成都“红旗连锁”联合美团推出“社区24H仓”,加盟商共享中央仓库存,降低生鲜损耗率(从30%降至5%),并通过会员系统锁定复购(月均消费频次提升至4.2次)。

2. 平台与商家的博弈关系

平台追求边际成本趋零的规模扩张,商家需在流量依赖与现金流生存间抉择。例如,美团闪电仓商家虽省去装修成本,但生鲜品类损耗风险超30%;抖音电商商家为获取自然流量,需投入50%营收用于内容制作。

换句话说,平台与商家的关系理论上,合作能提升整体效率;现实中,利益分配却导致个体受损。平台通过算法与规则垄断流量分配权,商家则被迫在“依附平台获取流量”与“独立经营丧失曝光”间抉择。这种博弈的深层矛盾在于:平台追求边际成本趋零的规模扩张,而商家需要维持正现金流的个体生存。

04非餐品类蓝海:高毛利赛道的突围




当传统餐饮赛道卷入“价格战”与“同质化”泥潭,即时零售的浪潮正将生鲜、医药、宠物等非餐品类推向风口。这些赛道凭借高频刚需属性与政策技术赋能,正重构“人货场”逻辑,开辟第二增长曲线。

1. 生鲜果蔬:从“次日达”到“分钟级”的供应链革命

模式创新:社区生鲜店通过即时零售实现“24小时营业”,核心在于:

动态库存管理:接入平台数据系统,根据历史订单预测次日进货量(如周末叶菜类增量30%),减少损耗。

组合销售策略:推出“净菜套餐”(如火锅套餐含毛肚+蔬菜+蘸料),客单价从30元提升至50元,毛利率达50%。

2. 医药健康:政策红利下的即时性刚需

行业痛点与机遇:

政策驱动:医保线上支付试点扩大(如深圳覆盖3000家药店),推动药品即时配送需求。

高毛利结构:叮当快药加盟模式中,保健品(毛利率60%)和慢性病用药(毛利率45%)为核心品类,单店月销2000单可实现净利润3-5万元。

运营壁垒:

专业服务能力:需配备执业药师(成本约1万元/月),提供用药咨询增值服务。

冷链配送:疫苗、胰岛素等特殊药品需配备专业冷藏设备,初期投入增加20%。

3. 潜在蓝海品类:宠物与日百的增量空间

宠物经济:即时零售平台上,宠物鲜食、智能喂食器等品类增速超100%。例如,上海某宠物店通过“冻干零食+驱虫药”组合套餐,客单价提升至80元,复购率达40%。

家庭日百:纸巾、洗衣凝珠等高频标品通过“30分钟达”渗透下沉市场,县域加盟商通过“社区团购+预售制”降低库存压力(周转周期从30天缩至7天)。

为了突出重围,即时零售推动生鲜果蔬通过智能预测进货和套餐组合提升利润,医药健康借政策红利实现高毛利增长,而宠物用品与日百品类则凭借快速配送和下沉策略成为新增长点。

现在即时零售的非餐赛道已进入“拼效率、拼壁垒”阶段。创业者需抓住三点:用数据选品降低损耗(如生鲜爆款预测)、借政策红利放大利润(如医药医保资质)、靠场景创新黏住用户(如宠物+智能设备组合)。未来,谁能把“即时性”转化为“信任感”,谁就能在蓝海中杀出重围。

05市场趋势:从“单店生存”到“生态共建”

平台角色进化:从流量分配者变为供应链服务商(如美团开放仓储管理系统给加盟商)。

技术重构价值链:AI动态定价、区块链溯源等技术普及,降低加盟商运营复杂度。

政策与资本助推:即时零售专项补贴(如浙江省对前置仓最高补贴50万元)加速行业洗牌。

当平台从“流量分配者”进化为“生态共建者”,技术红利与政策补贴正推动行业从单点竞争转向系统化协作。但在这场生态重构中,个体商家能否借势突围,仍取决于其对成本、差异化的底层把控能力。

06创业者的生存法则:从“流量依赖”到“供应链深耕”

从现在的市场风向来看,个体商家的生存逻辑已从“拼体力”转向“拼算力”:用数据工具降本增效(如AI动态定价)、以社区黏性对抗流量焦虑(如私域社群)、借政策东风对冲成本压力(如冷链补贴)。唯有将“即时性”转化为“不可替代性”,方能在生态博弈中守住阵地。

1. 选品策略:数据驱动的爆款逻辑

依托美团闪电仓的AI爆款预测系统,商家可基于区域消费数据(如历史销量、季节波动、搜索热词)动态调整SKU结构。例如,夏季小龙虾预制菜通过算法识别出3公里内年轻家庭客群的即时需求,实现精准铺货,降低滞销风险。同时,在标准化标品(如矿泉水)中引入区域特色自有品牌(如川味辣酱),通过组合销售提升客单价与毛利空间,形成差异化竞争壁垒。

2. 成本控制:精细化运营模型

成都某仓店试点显示,夜间人力需求从3人缩减至1人,人力成本下降 40%。就是采用“无人值守仓+智能补货系统”,通过物联网传感器与AI算法实现库存自动监控与分拣流程优化,这也将成为后期门店运营能效提升的新趋势。

同时与社区团购团长共享末端配送网络,整合订单密度,单均配送成本从5元降至3元。例如,生鲜仓通过“夜间集中配送+日间社区自提”模式,降低冷链空载率。

3. 风险对冲:多元化收入结构

在医药仓叠加健康检测(如血压、血糖监测),单客年消费额从200元提升至500元,增强用户黏性。

通过企业微信社群沉淀高复购用户,结合优惠券定向推送,复购率从15%提升至35%,形成稳定私域收入池。

简单点来说就是,即时零售商家通过数据选品(如预测爆款小龙虾)、自有品牌(区域辣酱)提升毛利,用无人仓降人力成本40%,共享配送网络降运费,叠加健康检测、私域社群等增值服务,构建多元收入抗风险。

这表明即时零售的创业逻辑已变——用数据替代蛮力、以效率对抗内卷、靠生态协同突围。

07补贴退潮后的行业终局

这场“万亿补贴狂欢”的本质,是平台用资本绞杀对手的赌命游戏,暗示着即时零售的创业逻辑已变。即时零售的创业逻辑已从“抢占风口”转向“供应链效率与用户心智的双重竞争”。

对个体创业者而言,轻资产加盟降低了入场门槛,但唯有通过“数据化选品+精细化运营+生态协同”,才能在2万亿市场中构建护城河。未来,具备区域资源整合能力、供应链优化能力及用户运营思维的创业者,将成为这场战役的最终赢家。




图片源自网络,侵删